
2012, 30(4):1-7.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1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牵涉到全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事关重大。 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也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借助现代科学仪器和分析技术,使得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得以长足的发展。 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彼此渗透,也促进了分析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更为便捷、快速、准确,介绍了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样品预处理技术和测定方法的最新进展。
2012, 30(4):8-1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2
摘要:对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等常见真菌毒素的来源、种类、特点、毒性等进行了介绍,并进一步阐述真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国内外对农产品及饲料中真菌毒素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012, 30(4):12-1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3
摘要:真菌毒素污染是当前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简要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由真菌毒素污染产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介绍了真菌毒素污染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并对真菌毒素防毒去毒技术现状进行介绍,概述食品产业各环节应对真菌毒素污染的基本方案。
2012, 30(4):15-1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4
摘要:对较为经典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近些年研究开发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态作了简要介绍,总结了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2, 30(4):19-2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5
摘要:采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宏基因组角度对西藏地区自然发酵牦牛奶中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细菌16S rRNA的V3区和真菌的ITS区序列为扩增、测序靶点,分别获得3051和3396条高质量序列。 研究发现,西藏自然发酵牦牛奶样品中真菌的丰度要大于细菌。 在门的水平上,细菌和真菌分别由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组成,而在属的水平上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耐碱酵母属(Galactomyces) 。
2012, 30(4):25-3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6
摘要:UHT乳作为一种经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生产的长货架期液态乳,具有品质优良,饮用方便等优点。 但是在贮藏过程中,UHT乳经常会因残留酶或微生物作用而产生蛋白质凝块、沉淀或脂肪上浮等缺陷,从而影响UHT乳的品质。 本研究通过UHT中试生产线无菌灌装制备PET瓶装UHT乳,将其分别置于7, 25, 37℃下保温观察,定期测定色泽、酪蛋白胶体粒径、蛋白质水解度及理化指标等变化。 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UHT乳发生的主要反应为蛋白质水解、脂质氧化和美拉德反应,UHT乳的pH值、游离钙离子含量和酪蛋白胶体粒径呈下降趋势,b*值、蛋白水解度、脂质氧化程度呈上升趋势。 120d保温试验结束后,除37℃贮藏下的UHT乳色泽从第90d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外,各UHT乳样品并未产生明显的脂肪上浮和蛋白沉淀等现象。
2012, 30(4):31-36.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7
摘要:柑桔加工废弃物约占果实质量的50%,含大量糖分,适宜制备糖蜜和发酵生产乙醇。 研究了用废弃物制取糖蜜及生产乙醇的工艺和条件。 结果表明,柑桔皮渣制取糖蜜时,生石灰的适宜添加量为0.3%,制得的可溶性固形物为40%的糖蜜,总糖含量为34%。 对pH值、糖度、接菌量和温度等影响发酵的主要因素做单因素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正交试验,得到柑桔糖蜜发酵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的初始pH 5.0,初始含糖量25%,接种量3×107个/mL,温度保持在30℃,静置发酵。 由此获得含量为10.6%的乙醇产品,为探索用柑桔糖蜜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参考。
2012, 30(4):37-4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8
摘要:研究了不同萃取溶剂及pH值对蓝莓中可萃取多酚(EPP)和不可萃取多酚(NEPP)萃取率的影响,并用DPPH法研究了这两类多酚的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加入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可明显提高EPP的萃取率,其中以50%乙醇的萃取率最高。 采用硫酸水解法分离制备NEPP,结果表明,蓝莓的NEPP含量远远高于EPP。 EPP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量呈正相关性。 萃取溶液pH值对EPP萃取率具有明显的影响,pH值越低,可萃取率越高。
2012, 30(4):41-4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09
摘要:米曲霉是我国传统酱油生产用关键菌种。 关于米曲霉菌株选育的研究主要包括,高产蛋白酶菌株选育技术研究、酶学特性研究、产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为研究重点。 虽然,研究均显示经过改良的菌株性能超过了原始出发菌株,但是成果仍然局限于实验室理论分析。 我国科研人员仍需努力,加强对米曲霉菌株在工业化生产中实际应用效果的研究。
朱晨瑜 , 曹蕊 , 蒋勇 , 祝钧 , 何聪芬 , 何锦风
2012, 30(4):44-4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0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3种不同萃取纤维(DVB/CAR/PDMS,CAR/PDMS,PDMS/DVB)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萃取纤维为CAR/PDMS。 从汉麻叶中检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3.18%,其中醛类3种(0.71%)、醇类1种(0.06%)、烃类37种(57.23%)、杂环化合物类3种(0.19%)、萜烯类12种(34.49%) 、其他3种(0.50%)。 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4-十一烯(18.81%) 、(1α,3α,5α)-1,5-二甲基-3-甲基-2-亚甲基环己烷(18.18%) 、α-石竹烯(11.52%) 、异柠檬烯(6.78%)等。
2012, 30(4):50-5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1
摘要:对氟苯尼考进行结构改造制备半抗原及抗原,免疫家兔得到多克隆抗体。经测定,该抗体对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均有反应,且灵敏度较高,效价达到1∶480000;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实验条件参数的优化建立了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限为0.5μg/kg,以20,50μ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实验,回收率为82.5%~96.0%,批间变异系数在4.1%~15.2%,可初步用于动物组织样本中氟苯尼考残留的检测。
刘春静 , 王昌禄 , 李风娟 , 陈勉华 , 王玉荣 , 李贞景 , 王志芳
2012, 30(4):54-5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2
摘要: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分离于土壤中的链霉菌TD-1代谢产物对饲料中污染霉菌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纯绿青霉(Penicillium verrucosum) 、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桔青霉(Penicillum citrinum)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TD-1菌株代谢产物对以上霉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带宽度为10mm左右。 通过TD-1菌株的代谢过程曲线发现,该菌株发酵至第6d抑菌率达90%左右。 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所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酸碱性、抗紫外辐射能力。
2012, 30(4):59-6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3
摘要:采用平衡法测定了土霉素盐酸盐在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4种短链醇与少量水、少量氯化钙混合溶剂中,温度范围为0~55℃的溶解度,结果表明在短链醇中加入少量水、少量氯化钙能明显的增加土霉素盐酸盐在短链醇中的溶解度。 采用多项式经验方程和半经验关联模型对实验所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关联结果表明溶解度方程在研究的浓度和温度范围内适用,且多项式经验方程优于半经验关联模型。 土霉素盐酸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为土霉素盐酸盐的工业生产、回收提纯以及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固液相平衡数据。
2012, 30(4):71-7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4
摘要:枕形袋打包与装箱的关键是对枕形袋有规律地排列,通过对枕形袋排列的工艺特性和枕形袋物理特性分析,设计出伸缩理袋机构。 全面分析了主传送带、皮带纠偏、伸缩导向、伸缩驱动等重要机构的组成与原理,通过枕形袋整理过程中传送带线速度与驱动传送带伸缩的线速度的关系分析,计算出伸缩传送皮带线速度和驱动传送带伸缩线速度的相关参数。
2012, 30(4):75-7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5
摘要:利用云计算技术,从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架构。 通过对引起食品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可能性的分析研究,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通过对此模型的建模分析,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理机制,从而达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2012, 30(4):79-8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4.016
摘要: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利用蔬菜出口产地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情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对影响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 结果发现,年龄、接受教育程度、是否有计划扩大种植面积等农户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户生产积极性均对农户使用农药有显著影响。 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安全用药意识;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规范农户农药使用行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等。